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走廊,也是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带,但基础设施联通不畅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因之一。业内人士表示,PPP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式,不但能够释放出社会资本的活力,缓解相关国家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不足,还能够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克服原有机制弊端等。运用PPP模式对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相关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既有优势互补的契合度,也有顺势而为的可行性。
“一带一路”沿线共涉及到65个国家,区域面积近54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6亿,分别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0%、人口的62.8%。2015年,这些国家GDP总量达22.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31%。PPP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式,能够在过去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引资、引技、引智”,并构建起稳固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伙伴关系,不但能够释放出社会资本的活力,缓解相关国家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不足,还能够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克服原有机制弊端等。
此外,PPP模式强调平等合作,履行契约精神,这也是推进区域乃至全球一体化进程的精神要旨,符合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相关国家的市场化进程,从而推动形成缓解建设资金压力、落实合作发展机制、克服原有机制弊端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
运用PPP模式对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优势。运用PPP模式对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运营维护能力,并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PPP模式主张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了实现预期利润,社会资本会充分发挥其在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力和资源优势,从而推动基础设施运营能力取得长足进步,为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持久、稳定的动力。此外,在更广领域、更长时间里推广PPP模式的应用,还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化进程、改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环境,推动制度建设、帮助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获得当地的认同等等。
“一带一路”旨在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亚欧大陆国家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将PPP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国家的“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可承接相关国家的国家战略。例如,“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中俄已经就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将优先发展并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非洲国家正携手推进旨在提高地区联通的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欧洲国家也正在积极实施“连接欧洲设施”计划,均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将凝聚各方共识,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让更多务实合作成果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政信投资集团政信金融服务集团积极布局我国‘一带一路’节点省市建设,以PPP模式助力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对外开放的通道更加通畅的去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