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与一般的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有很大不同,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普遍含有政府信用和财政兜底,且资产抵质押要求高;而PPP项目属于项目融资范畴,对项目本身的偿债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此,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首次联合发文力推PPP和ABS的创新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由此成为PPP项目2017年的开台锣鼓。
资产证券化对PPP模式发展的意义何在呢?首先,有利于提高PPP项目资产流动性。PPP项目运营时间很长,很多项目长达20、30年,期间社会资本很可能有提前退出的需求。目前PPP项目退出渠道狭窄,资产流动性低,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依托资本市场,丰富PPP项目投资退出渠道,提高PPP项目吸引力。资产证券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将为社会资本方增加资金退出渠道,缩短退出时间,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加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尤其是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特别是2014年以前实施的3000多个特许经营项目中,有大量项目已经进入运营期,很多社会资本方需要通过证券化方式,提高资产流动性,盘活存量资产,参与更多PPP项目的建设、运营。
其次,有利于提高PPP项目的规范程度。目前,有的地方在推动PPP项目时重建设、轻运营,有的PPP项目质量不能保证。而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需要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管理人的尽职调查、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交易所的挂牌审核、基金业协会的备案等系列流程。那些管理不规范、质量不过关、运营不理想的项目将难以发行证券化产品。因此,将来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常态化之后,有利于促进PPP项目依法合规运作、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运营水平、规范内部管理,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地方政府规范开展PPP项目起到一定的监督或者促进作用。
再次,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对PPP项目的回报率进行合理确定。现在有的地方人为压低PPP项目的回报率,甚至压到2%以下,而中国人民银行最新规定的5年期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4.9%。回报率过低打压了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开展资产证券化后,资产支持证券利率太低则难以发行,客观上会为PPP项目的合理回报率划定一个底线。
另外,有利于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同时还会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占债务总量的一半以上,尽管2016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发行融资规模比2015年提高了一倍多,但总量依然不大,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可以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提速。仅2014年至2016年,已落地PPP项目总投资就已接近3万亿元,未来几年,PPP项目数量将继续增长,可进行证券化融资的PPP项目数量将不断增多,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发展空间广阔,资产证券化的前景十分光明。
政信投资集团有关人士表示,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是一项新工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还有待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同时各地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沪深交易所、基金业协会也将会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项目推介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审核、备案等工作;也希望各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与PPP项目方加强合作,做好资产证券化前期工作,更好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
业界人士都希望通过各方的精诚合作,加快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完善制度设计,有效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