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疆,地理位置重要。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内蒙古的各项投入,内蒙古的经济、环保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内蒙古要发展仅依靠输血是行不通的,还要有造血能力。
内蒙古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环境问题。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虽然内蒙古也在整治生态环境,局部地区也确有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生产力在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针对这些问题,内蒙古开始尝试利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全区环境问题。
环保PPP区内全面开花
近年来,内蒙古紧跟国家发展步伐,积极推广PPP模式用以改善生态、加强环保,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016年4月16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政府与社会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合同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1.35亿元。该工程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生态环境修复类PPP项目。
随后,乌海市、呼伦贝尔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市、兴安盟阿尔山市、阿拉善盟乌兰布和开发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等地相继开展了生态修复PPP项目建设。
社会资本以市政园林绿化为切入点,拓展业务范围到乡镇绿化、县域运营、灾后重建、山体修复、湿地建设等多种生态修复PPP项目模式。这些项目理念完美契合了国家近年提出的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理念,对内蒙古环境保护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专家表示,社会资本应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方式,组建专业化的金融团队,探讨如何充分挖掘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和公司在业务活动中的实力,构建稳健有效的金融平台,形成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PPP模式精髓深挖运营方式。同时,针对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系统化、结构化解决方案,全面打造北疆生态屏障。
赤峰市区内独占鳌头
在区内,赤峰市的步子迈得最快也最稳,取得的成效也最为明显。2016年12月13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中心主任焦小平在赤峰市考察时评价说:“不到赤峰,就看不到内蒙古PPP改革的前沿。”“希望赤峰继续保持优势,高位推动,让PPP改革真正成为全国的样板和典范!”
2016年,赤峰市一举争得了全区PPP入库项目数第一、推介示范第一、项目落地率第一“三个第一”。国家财政部公布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赤峰市在全区各盟市中排名第一位,在全国入选城市中排名第五位。
赤峰市PPP模式推广如此神速,与市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市里的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财政部PPP中心“取经”,先后对6个省、12个地区的示范项目进行了学习考察,邀请财政部领导、咨询机构专家、知名大学教授到赤峰市培训指导,并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聘请了10家中介机构建立专家咨询库,为赤峰市PPP项目运作提供科学和专业的智力支持。同时,市PPP中心围绕PPP项目的基本理论、运作模式、操作流程等内容,赴12个旗县区进行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3000人。
市里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建好PPP项目储备“池子”,本着“靓女先嫁”的原则,选出一批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的优质项目,通过专项推介、招商洽谈等方式,寻求与社会资本广泛“联姻”。2016年8月1日,赤峰市首个PPP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的某游乐园升级完成并投入运营;某绿化一期项目完成,这种用PPP模式造林要比过去传统模式的造林可节约成本20%—30%;有6个旗县区运用PPP模式完成了街巷硬化建设,总投资额达到23亿元。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专家表示,内蒙古推广PPP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不仅值得其他省(区)学习,而且也吸引了政信投资集团的目光。2016年上半年,政信投资集团对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就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事宜进行了探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集团有意继续在内蒙古开拓疆土,目前正在积极考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