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副部长主持召开2017年PPP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PPP改革不仅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变革,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是财政中心工作之一。当前PPP工作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合作,勇于创新。2017年重点要健全PPP制度体系,大力推动农业和幸福产业PPP发展。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幸福产业,是最早导入PPP模式的行业之一。在此之前,一边旅游业急需突破传统融资瓶颈的尴尬,一边却是社会资本对旅游项目投资却受到诸多条件限制。而PPP模式为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铺垫了道路。对于旅游行业而言,PPP模式是新常态下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动力性抓手。国务院、国家旅游局以及相关部委多次发文,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旅游投资开发,鼓励民间资本经营和管理旅游景区、投资旅游基础设施。据悉,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9%,超过半壁江山。
民间资本有着机制灵活、决策快速的特点,民间资本全方位进入旅游业,有助于抢抓战略机遇,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力量和综合素质。然而社会资本投资大型旅游景区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一方面须与政府合作,另一方面必须面对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张力,因此需要一个能够协调政企合作关系、平衡企业营利与政府公益的合作模式。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发展PPP模式将成为我国旅游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向。
近年来,旅游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稳步增长,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政信投资集团政信金融服务集团一直以来积极布局旅游产业,助力山西襄垣、云南玉龙、重庆木洞镇、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南焦作太极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为其引入知名的设计机构、文化品牌策划机构,实现文旅项目的设计、策划、运作,有效地推动当地政府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PPP项目的落地,带动当地经济大发展。
2014年开始,国务院倡导在各个领域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同时鼓励调动社会力量采取PPP等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旅游项目,财政部、发改委出台多项政策与指导意见,规范和引导PPP模式的推广。一时之间,PPP模式炙手可热,成为社会广泛议论的话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才能在新常态中找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