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资是G20关注的重点议程之一,而PPP模式也是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大力提倡的。去年4月,中国财政部楼部长在介绍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时,着重强调了G20国家将重点扶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 。G20国家将全力支持多边发展银行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投资。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采用PPP的模式进行融资和管理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外交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林业局、银监会、能源局、外汇局以及全国工商联、中国铁路总公司等13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建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合作,积极推广PPP模式,鼓励和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一是完成了一套顶层设计。2015年3月28日,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述了我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思路和设想,做出了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安排。

 

二是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共识。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参与意愿。我国同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与其中部分国家积极推进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

 

三是建立了一套支撑保障体系。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普遍建立了工作领导机制,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四是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了专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丝路基金,扩大了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和优惠性质贷款规模,积极做好面向企业的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工作。

 

五是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早期收获。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效初显,合作签约金额近460亿美元。互联互通全面加速,印尼雅万高铁启动了先导段建设,中老铁路开工建设,中泰铁路、匈塞铁路举行启动仪式。国际产能合作进展明显,中哈产能合作协议投资超230亿美元,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迫切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采用PPP的模式进行融资和管理将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项目、选择合作伙伴时审慎地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规划水平以及政策环境。由于每个项目的外部因素、内部条件等特征不同,中国企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与沟通,选择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从而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除建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外,发展改革委还通过多种方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PPP模式。2016年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会同西部司、外资司等有关司局,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中心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洽谈会。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性倡议,与联合国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谋而合,“一带一路”所确定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将会有力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PPP模式,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助推沿线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