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发文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目标,是让生产要素流向效率更高的经营者,推动新兴需求和供给能力在新的基础上对接,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现代农业,正是新生产要素的一个重要流向地。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来抓。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12月19日,《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近期《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两份重点文件出台,分别就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及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表示,2017年将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年,农产品种植结构、收储制度、土地轮休、土地制度等相关改革有望推进。随着农业领域PPP政策的落地实施,将呼来更多“城归”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近些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同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大都市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城市病”也日渐凸显。许多一线大城市资源过度集中,比广大基层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大的市场,更多大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这就导致了农村青年劳动力都选择去大城市闯荡发展,老人和留守儿童家生活在一座座“孤岛”上。
农村生产力缺乏对农业现代化的不利影响,要鼓励和资助在城市受过现代产业训练后的“城归”,重返农村建设家乡。随着国家提倡城乡协调发展,为大城市去中心化,分散职能,积极解决三农问题。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利民惠民的利好政策,引来越来越多的“城归”开始返乡。他们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合适种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目标,是让生产要素流向效率更高的经营者,推动新兴需求和供给能力在新的基础上对接,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现代农业,正是新生产要素的一个重要流向地。
当前,中国农村其实正走在新一轮结构性变迁的起步阶段。一方面,逐步细化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让土地资源向更有效率的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另一方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既为资本进入现代农业提供空间,也建立了防护堤。目前,农村现代化缺的是能把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合适人选。
政信投资集团相关人士指出,人的流向是社会活力最重要的表征。我国农业面临的成本上涨、价格倒挂、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个根本制约是农村适龄劳动力长期净流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利用好在政策的支持,引来凤凰返巢,从而带动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业领域PPP项目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将带动“城归”创新创业,同时也会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城归”返乡,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