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背景下,城投债下半年及明年到期压力如何?除了债务集中到期压力外,利息支出也是偿债过程的一大关注点。那这些偿付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2025年底前城投债务到期情况
据新世纪评级数据,今年6月底全国城投债存续余额11.36万亿元,其中2025年底之前到期金额4.36万亿元,占存量债券余额的38.4%,今年下半年和2025年分别为1.83万亿元、2.53万亿元。具体来看:
债券品种方面:银行间品种到期压力相对较大。明年年底之前,城投债银行间品种到期规模2.17万亿元,交易所品种到期规模1.82万亿元,企业债到期规模0.38万亿元,分别占对应存量余额的44.2%、34.7%和31.3%。
主体评级方面:AA级城投债到期压力相对较大。据新世纪评级数据,明年年底之前,AAA级、AA+级和AA级城投债到期规模为0.91万亿元、1.86万亿元、1.53万亿元,分别占对应级别存量余额的37.5%、34.7%和44.3%。
区域到期方面:明年年底之前,云南、天津、甘肃和黑龙江到期城投债规模占当地城投债存续余额的50%以上,短期内面临借新还旧的压力相对较大。其中云南84.5%的存量债券将于明年年底前到期,区域再融资压力最大。
图片来自新世纪评级
除债务集中到期压力外,利息支出也是关注点
今年下半年,城投化债仍是主旋律,随着金融化债和财政化债等多举措推动,债务风险有所缓释,但发审政策仍然较为严格,净融资回升较难,考虑到政府债务负担及金融资源差异,城投债务周转及流动性在区域间仍有所分化。而且化债政策举措允许的借新还旧基本多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本金部分,较少涉及利息部分的偿付。因此除了关注债务集中到期压力外,城投的利息支出也是偿债问题的一个关注点。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相关数据测算,全国城投债务余额在城投标债占比处于20%-100%间,所对应产生的付息压力区间为1.56-1.79万亿元。若平台付息资金来自本身经营性现金流,则全国城投平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仅为-0.42万亿元,难以覆盖存量债务利息,在城投标债占比40%以上时利息偿付缺口可达约2万亿元。
图片来自东吴证券研究所
这些偿债资金的可能来源
总体来看,短期或更多依赖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支持,长期则在于实现市场化转型、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具体来看:
一是金融机构支持。其中包括:通过债务重组、置换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因偿付巨额利息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预计未来越来越多平台通过银团贷款补充现金流、缓解偿债压力;央行化债SPV则从更高层面为平台提供更有力的流动性支撑。除此之外,还有银行拨备覆盖下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和化债空间,但释放出的资金增量有限且不可再生,只是单纯兜底利息支出部分压力。
二是地方政府支持。其中包括: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重点倾斜12个重点区域,多数区域付息压力得以不同程度的缓释,现金流付息缺口总体有所填补。但非重点省份因发行规模较小,且去年城投有息债务规模有所扩大,使得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前后付息压力基本未见减少。当下看,特殊再融资债仍是平台化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资金来源。除此之外,还可采取注入资产或授权业务经营方式。通过经营获取利润,中长期内满足债务本息偿付要求;通过处置资产变现,用于偿还短期债务或者利息。
三是城投平台自救。具体包括:通过统借统还,从省级层面利于重点省份优化整体债务结构,使得债券发行额度使用最优化,从平台层面降低弱资质平台融资成本并提升评级,减轻相关平台负债压力,当下不失为一种以低息置换高息、减少偿付压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市场化转型,强化自身造血能力并为中长期到期债务的本息兑付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偿付。如积极参与基础设施REITs板块的发展,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优化业务运营能力,进一步加快实现市场化转型;如数据资产入表,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融资能力,还可通过交易变现暂时缓解当下利息偿付过程中隐含的流动性风险;再就是借力三大工程,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经营性收入,提升整体效益,或参与相关项目申请专项配套资金,这样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获得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网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本内容所述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要约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