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创新成果展中,5G工业机器人演示书写汉字,金牌销售数字人招揽顾客……
近年来,随着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
什么是“5G+工业互联网”?近期有哪些政策新动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5G+工业互联网”的前沿趋势,观察产业新赛道!
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不断夯实
在过去的20年里,政府通过大量“铁公基”投资建设了很多社会基础设施。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探索投资拉动的新方式。毫无疑问,新基建成为了最佳选择。
新基建提出了建设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涉及七大领域。
在这七大领域中,5G的地位尤为突出,不仅是其他六大领域建设的基础,还将为六大领域的运营提供坚实支撑。可以说,5G基建是新基建打下的第一根桩。
5G作为新基建之“首”和新基建之“基”,备受各地青睐。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10月末,5G基站总数已达32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1%。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5G基站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5G前景一片光明。
5G应用赋能更加彰显
在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不断夯实的支撑下,5G应用赋能更加彰显。而“5G+工业互联网”可谓是天作之合。
5G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泛在互联,连接人、机器、车间等各主体,贯穿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各环节。
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底座,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力抓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5G与工业互联网双向驱动发展。
当前,“5G+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涵盖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远程控制、物联网、工业安全、智慧物流和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的结合和创新应用为工业和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实践证明,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从简单的加法效应正走向叠加倍增的乘数效应,应用潜力不断释放,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也激发了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达8000个,覆盖工业的全部41个大类,5G在工业领域应用占比超过60%。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加速推动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来啦
为了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打造具有全国、区域引领效应的产业集群,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
针对这2份重磅文件的发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表示,先导区试点会促进“5G+工业互联网”技术升级,一方面将吸引更多资本投入、更多企业参与,推动技术进步,形成产能及盈利模式;另一方面“5G+工业互联网”技术将融入更多领域,使全民共享技术进步的成果。
总体来说,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兴起,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制造业不断演进升级。在此背景下,5G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新趋势。
各地方应积极行动,抢抓发展窗口期、机遇期,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加速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