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万亿”资金投入地方经济,带来诸多利好。这些资金不仅代表着实质性的投入,还将为地方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这些机会,我们特别策划了一系列主题,对近期发布的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共同探讨地方将迎来哪些重大利好!

 

 

在上一期中,我们了解了“三个万亿”资金如何投入地方。本期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三个万亿”资金所带来的项目开工热潮。

 

1万亿元增发国债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而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将全部按项目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优先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地方的重点规划当中明确的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有力地支撑规划实施,加大灾后恢复重建的力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据财政部介绍,增发的国债主要用于8个方向: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已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抓紧组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据媒体报道,经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有7000多个。

 

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根据国务院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将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推动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建设实施。

 

市场人士预计,四季度将有万亿元级2024年新增债务限额提前下达给地方。

 

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建设,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额度增加的同时,专项债的投向也在拓宽。比如,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旅游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后续专项债资金应向新基建、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鼓励方向进一步倾斜。今年新纳入的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也有望成为专项债主要发力点,持续为新增投资提供空间,进一步提升资金整体效益。

 

上项目争额度,地方拼了

 

10月以来,各地陆续召开会议研判经济运行形势。各地强调,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一方面抢抓施工黄金期,争取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已经开始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启动明年重点项目的储备。

 

 

项目建设离不开资金的保障,“1万亿元增发国债、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恰逢其时,成为当下地方政府积极抢抓的重大机遇。

 

近期,在中央部署下,地方层面动作频频,加紧项目储备工作。

 

比如,河北、河南、江西、湖南等省内多地近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增发国债项目申报工作,推进专项债券资金使用。

 

其中,河北省交通厅日前召开视频会议,提出抢抓国家增发国债重大机遇,全面加快水毁公路恢复重建工作,全力推动今年后2个月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谋划2024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近期,各地抓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纷纷集中开工。

 

湖北省2023年四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亿元以上项目2076个,总投资1.06万亿元,均超历史同期。

 

深圳市启动新开工项目共271个,总投资约3149.1亿元。

 

……

 

总体来看,各地方在认识上突出“抢”,落实上突出“快”,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政策发力显效,随着项目与资金逐步到位,将在今年末乃至明后年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有望推动明年基建投资增速提升,并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进而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有利条件。

 

综述,增发万亿元国债、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将为基建投资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有助于维持明年初的基建投资增速在较高水平。

 

可以预见,一大批项目即将开工,为我国经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基建投资将迎来重磅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