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我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城市更新,是指对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从而实现房屋使用、市政设施、公建配套等全面完善,产业结构、环境品质、文化传承等全面提升的建设活动。
对于居民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等环境的改善,都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化有效投资,以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3年4月,安徽省财政厅下达城市更新专项补助资金3.2亿元,助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无独有偶,上海在2023年5月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以区域更新为重点,分层、分类、分区域、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从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日,为了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提出五项具体要求:一、坚持城市体检先行;二、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统筹作用;三、强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四、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五、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提出了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重点内容如下: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推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健全城市更新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提供合理信贷支持,创新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完善居民出资分担机制,拓宽城市更新资金渠道。
·建立政府、企业、产权人、群众等多主体参与机制,鼓励企业依法合规盘活闲置低效存量资产,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探索运营前置和全流程一体化推进,将公众参与贯穿于城市更新全过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以上政策内容传递出一个重磅信息:城市更新需要多方合力参与,而社会资本大有可为。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社会资本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参与不仅能够推动项目的实施,还能发挥社会资本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传统的政府投资往往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而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提高项目的资金规模,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加快更新进程,使城市更新事业得以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在城市更新中更注重市场和效益,能够为项目注入商业元素并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用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以确保项目的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激发城市更新的活力,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还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社会资本的参与往往伴随着项目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这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综述,城市更新绝不是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应当鼓励多元参与,充分激活社会资本,使其在城市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鼓励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政信金融作为各地政府基建项目的补充资金渠道,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助力各地方城市更新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