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多重不确定性和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气候变化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凭借庞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和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在政策调控、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多个方面竞争优势不断集聚,能够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较好的自我修复能力,经济发展前景被国际看好。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我国承压前行的趋势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长期性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上表示,要实现2035年人均GDP相比2020年翻番,需要解决一些长期性问题。

 

为实现这样的GDP增速,杨伟民提出需要解决以下七方面长期问题。

 

第一,解决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包括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相对较低以及居民消费率特别是城镇消费率下降的问题。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疫情三年,受冲击最大的是居民消费,三年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名义增长0.2%,即使今年一季度恢复至4.5%,仍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5%-6%的年均增长水平。

 

第二,解决技术创新问题,通过创新能够带动更多新的需求。

 

第三,解决产业体系问题,不要出现脱实向虚。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保持完整的产业体系,不能顾此失彼。过去有一段时间,由于安全、环保问题,传统产业相对来讲面临较大发展压力。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其次,金融、房地产在过去十年合计拉动了26.5%的经济增长。但现在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不存在,所以要解决产业体系问题。

 

第四,解决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问题。以平台经济为例,2022年以来,政策层面对于推动平台经济尤其是头部平台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信号一次比一次强烈。头部平台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大显身手、大胆创新、大胆投资。

 

第五,解决房地产问题。房地产当前占GDP比重为6.1%,个人认为居民住宅峰值还没有到来。当前全国层面确实存在很多空置住宅,但这些空置住宅更多存在于农村和人口流出的中心城市,而人口流入城市依旧存在住宅短缺问题。因此,要解决以农民工为主的3亿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这方面未来仍然有很大的住宅增长空间。

 

第六,进一步扩大外贸、吸引外资,稳住外资基本盘。当前国内有一种倾向是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庞大,足够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认知具有片面性。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该研究务实管用的稳定进出口和外资的增量政策。

 

第七,解决好经济治理问题。需要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把握好政策定位,市场定位,减少对市场和企业不正当的干预,政府要科学地监管。

 

 

总之,我国在实现GDP总量翻番的过程中,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资源环境保护、创新驱动、社会改革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进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增长。在GDP总量翻番这个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将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生命健康等具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覆盖率和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港口、数字化基础设施等领域都将需要大量的投资,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