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却隐藏着大小2000多个人间仙境式的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数不胜数。
从2016年开始,贵州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经过四年井喷式的增长后,2019年贵州旅游抵达巅峰时刻,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318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11.35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3位,游客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增至11.6%,远远超过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4%左右。
疫情让贵州旅游的高速增长急速刹车,去年的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量均只有2019年的一半。相比旅游总收入恢复了双位数增长,游客量同比仅增长4%。
2023年的“五一”将迎来第一个疫后黄金周,“报复性”旅游即将爆发。曾经遥远的贵州已经变成国人旅游“打卡地”,在积聚了三年后,贵州旅游将再次迎来客流“井喷”,收入增幅或将超越预期。
旅游业当之无愧地成为贵州支柱产业之一,而基建就是将贵州旅游资源变现的不二法宝。
绿水青山,就是贵州的金山银山!
说起贵州,它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保留了更原始、更古朴的风景和民风,还被外媒评为:“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低调的贵州,靠着便利的交通,将人间美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很大,贵州很美,她是中国版图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争名,不争利,只是默默做着自己~
所以呀,来一趟贵州,去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历史故事、这里的返璞归真吧。
贵州高铁线路图(含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铁路、航空等密集的交通网络已经覆盖全贵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完善,缩短了旅途路程。跨越千山万水只是一瞬间!
比如,贵广高铁,历时6年,工人们穿山而过凿了238个隧道,越山而行架起了510座大小桥梁。在总共857公里的总长度中,有超过83%的比例都是桥梁和隧道,所以人们也称这项工程是中国的超级铁路。贵广高铁沿线串联的23个城市,从贵阳、桂林、肇庆、佛山、广州等,打通了交通壁垒,整合了各地区资源、工业、劳动力等优势,满足多省多地经济发展需求,贵州旅游资源、工业原料资源、农业特产资源等获得充分变现机会。
通信基础设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逐渐从传统的线下销售向线上销售转移,通信设施的完善可以促进信息流通和网络营销,帮助旅游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能源基础设施:旅游业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包括电力、水源等。贵州的水电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这为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十年来,贵州坚持交通引领,累计完成公路水运投资1.25万亿元。交通投融资的高位运行,有力支撑了贵州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
基础设施与旅游业融合:贵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注重与旅游业的融合,例如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与旅游景点相连,打造了一系列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综合体项目,这种模式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高了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为旅游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活力,也可以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