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量达2.11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82万亿元)增加约2851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量为1.36万亿元,约占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35.7%,3月份的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根据上述数据测算,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超三分之一。

 

和往年相比,今年地方债发行呈现三大特点:

 

1.发行继续前置,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发完63%,一些省份已完成提前批额度发行;

 

2.新增专项债增加新基建投向,但当前占比尚小;

 

3.超长期债券占比有所上升。

 

当前经济正恢复向好,二季度由于基数较低,增速将更高。在稳增长压力不大的背景下,考虑到提前批额度发完大部分、剩余批次额度下达较晚,二季度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回落,尤其4、5月份比较明显。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当前,民间投资预期较弱,政府投资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这是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力工具。政府投资要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其中重点提到地方政府债务要解决好债务期限和结构的问题。

 

从财政部一季度发行的债券结构中可以看出,新增超长期债券的比重上升,减缓了一些长周期营收项目的还债压力,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也能解决部分城投隐性债券的到期压力。

 

鉴于地方政府存在的流动性压力,2023年政府债发行前置,监管部门要求提前批额度在今年上半年争取使用完毕,同时结合全国各季度债券到期情况来看,预计2023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年大部分政府债券的发行。

 

关于专项债的使用方向,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专项债分别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以及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用途项目等。再结合专项债发行规模远大于一般债的特征事实,表明专项债支持基建投资扩张、带动总需求回稳的导向十分突出。

 

小信观察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增加政府投资,利用乘数与加速效应,发挥带动与示范作用,挖掘社会资本投资潜力与效能。

 

在经济修复的关键阶段,新增债券成为各地稳投资的重要工具,基建依然是今年重点发力方向,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的恢复虽然保持良好的势头,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牢固,后续我国经济的持续恢复,需要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巩固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

 

地方政府债券是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举债渠道,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弥补地方财政资金不足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

 

专项债依然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随着专项债资金持续发力基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将得到充分的释放。部分专项债将用于置换到期存量债,大大缓解了城投平台的融资压力,2023年,与政府债券密切关联的城投债仍被市场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