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漫长的4年等待后,今年春节《流浪地球2》上映。“宇宙电梯”“月球基地”“行星发动机”“无人驾驶汽车”带给观众感官上的震撼无以言表,再次刷新了观众对科幻电影的认知,为中国科幻电影写下灿烂一笔。
其实这些硬核装备并不完全是特效效果,很多是用国产尖端装备设计改造出来的,比如影片中用于太空电梯基地建设的步履式挖掘机,现实中它可以在高海拔地区、沼泽、林地等多种环境作业。全世界只有5个国家可以建造这个装备。还有电影中的越野底盘运输系统,真正做到了1:1还原,连窗户都是防弹的。
没想到吧,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备均有现实“原型”,一部科幻电影的背后,是科技感满满的大国重器,处处洋溢着中国制造的进步和自信。
科幻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是“想象”,但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源于现实,比如“宇宙电梯”是基于前作“地球引擎”的升级版,在空间和精细度上都进行了相当大的升级。
最近国家队团建式喊话《流浪地球2》:你们尽管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帖表示:“等到2045年,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电影的想象,我航正在努力实现!”。
人类的想象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流浪地球2》里的科幻情节背后彰显的是中国的硬实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工业实力以及基建实力。
正如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说的:“国家的国力强大,是对科幻电影最好的背书”。
在太空中搞基建,在现在的科技和基建水平下,可能很难想象出来。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基建狂魔”,就是因为中国建造了很多“世界之最”的建筑,将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思是蜀道难以攀爬,甚至难于上青天。如今坐着高铁即可领略高耸入云的大山、深不可测的峡谷和交织密布的河流。人间仙境成了普罗大众的日常打卡地。这就是“基建狂魔”的力量。
《流浪地球2》电影开头部分沙溢扮演的角色有这样的表述:太空电梯的基座让中国来建,如果没有人来捣乱,七个月能建成,妥妥的。一句话彰显了“基建狂魔”的实力和底气。
中国基建实力到底有多强?
全球27国的基建公司看到都不敢接下来的订单,被中国公司拿下并完美竣工,这个订单的总价值超过300亿。这个订单就是孟加拉国的帕德玛大桥建设工程。
类似这样的高难度项目,中国基建征服了一个又一个。
过去中国基建用实力一次又一次创造全球奇迹,在世界范围内靠实力闯出一条路,中国基建实力已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基建主要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未来赢得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一招,一直以来我国的新基建聚焦新科技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业的创新升级以及基建水平的跨越式提升,科幻电影里的想象都可以变成现实,在月球上搞基建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基建狂魔”,未来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稳健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中国将全力加快新基建布局。
“新基建”拉动“新经济”,新基建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可以为未来经济增长释放出更多新动能。
新基建意味着新机遇,新基建是新时代的投资金矿,如果将电影里的想象变成现实,它就是一座具有无限可能的“投资金矿”,也是孕育财富最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