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承受能力已经接近用光了,专项债也没有了,也有一些财政比较紧张的地方政府,虽然财承空间尚有富余,但即使做了PPP项目,也没有能力付费,怎么破?

 

也有群友问,进入运营阶段的PPP项目,地方政府没钱付费了,但社会资本还不想打官司,怎么能要回运营补贴?

 

2019年十号文颁布之后,我们就判断,禁止使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运营期补贴支出安排后,由于90%的管理库PPP都不具盈利性,因此财承指标用尽,进而管理库PPP停滞不前,是个迟早的事情。

 

管理库PPP和专项债具有合规性好、程序简便、能够用于亏损项目等优势,缺点是存在额度限制。因此,PPP和专项债可以作为首选的资金筹集方式,但在指标用尽后,就必须考虑采用有土地出让收入支持的片区开发项目了。

 

 

至于,进入执行阶段之后遇到的运营期补贴支付困难,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另文讨论。

 

一、优先考虑管理库PPP/专项债

 

管理库PPP和专项债是最理想的借债资金筹集工具。

 

首先,管理库PPP和专项债的技术比较简单,特别是PPP经历了2014年至今的七八年时间,有关管理库PPP项目的申报程序、招采标准、风险分配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均已相对成熟,对于PPP项目合规性判定的观点也基本上趋于一致。PPP项目的启动,已经达到了流水线作业的状态,而专项债,当然更比PPP还要简单不知多少。

 

而且,管理库PPP和专项债的合规性一般较好。除了管理库PPP项目经常在付费环节和风险分配环节出现一些兜底承诺违规现象,专项债出现虚构收入等违规现象之外,基本上没有出现其他严重的违规情形,业内对于PPP和专项债的合规性,一般也比较接受和认可。

 

更重要的是,管理库PPP和专项债属于借债类模式,不严格追求项目的收入水平,能够应用于亏损类项目,这是管理库PPP和专项债的最大优点。

 

当然,管理库PPP和专项债也有其非常明显的缺点,这也是所有的借债类筹资模式的共同缺点:就是刚性的限额,——既然不追求盈利性了,就是亏损也没关系了,那就必然会有一个上限。

 

当然,管理库PPP和专项债也有一些其他缺欠,比如,由于总体亏损,因此不确定能够拉动派生投资和GDP(例如不能应用于大规模园区建设和土地开发),因此管理库PPP和专项债推行七八年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一直不理想,非盈利性限制了地方政府对借债类筹资模式的欢迎度。

 

二、必须果断放弃PPP/专项债

 

当①项目内容包含土地一级开发时,或者②PPP财政承受能力空间已接近用尽,专项债也没有额度时,则需要选择片区开发。

 

对于①,比较好理解,2019年十号文叫停了使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管理库PPP项目运营期补贴支出安排的方式,简单的说,管理库PPP中禁止含有土地一级开发,——仍然可以有征拆,但征拆完成的地块出让收入,不能用于运营期补贴支出的安排。因此,对于含有土地一级开发内容的项目,只能选择片区开发模式。

 

对于②,是个心态问题,既然财承空间已经耗尽,专项债也没有额度,那就要果断地放弃借债类筹资方式。像管理库PPP和专项债这一类借债方式,从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既然不追求项目盈利了,就必然会设置一个额度上限,否则债务余额的单位恐怕就不是万亿级了,恐怕早就突破亿亿级了。既然已经达到了主管部门所设置的借债额度上限,就说明不盈利的项目做得够多了,不能再做了,否则偿付就会遇到问题了。

 

三、土地资源宜匹配片区开发

 

片区开发的最关键优势在于其包含土地一级开发和营商环境建设内容,从而具有盈利性或者说自平衡性,也必然带来增量财政收入、投资和GDP,进而改善营商环境。

 

片区开发的盈利性,不仅具有带来增量财政收入的优点,而且也促使她可以不受任何指标额度所限(当然还要考虑土地指标等等),在土地资源保证的前提条件下,片区开发的理论额度可以做到无限大。——目前想替代土地财政,其科学难度,不亚于替代电灯。

 

当然,片区开发模式也有很多缺点,这促使她在选择的优先级方面,排在管理库PPP和专项债之后。

 

首先,片区开发的项目架构很复杂,无论是收益结构、支付结构、合规结构、市场预测、风险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设计都比普通PPP项目复杂很多倍,而且,业内亦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成熟观念。

 

其次,片区开发的复杂性,导致了其推进的难度,或者说,各方面的接受度,显然不如管理库PPP和专项债。

 

四、指标/土地均已用尽:用绝招!

 

前些天遇到一个客户咨询,坐标华东,题材旅游,总投30亿,其中旅游景点投资8亿,道路等配套建设22亿,询问筹资模式。

 

第一个念头,旅游是亏损行业,人造的旅游景点都是亏损的,而且额度稍微有点儿大,管理库PPP是首选。

 

客户回答说,财承空间和专项债都没有了。

 

那就只有片区开发模式了,接着问客户:土地收入能否关联呢?

 

客户回答说,关联不上。

 

我一想也是,修路修了22亿,那应该是好长一条路。于是乎,告知客户:这个项目就只能用绝招了。

 

客户大喜,急问:什么绝招?

 

回答:实话说,不做了呗。

 

所有的合规模式都无法适用时,那就只好等待以后机会成熟再做了。不是所有的资金需求,都能设计出模式来满足啊,国家一再重申“量力而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