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也是大理主要的饮用水源地。洱海风景区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的所在地,不但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还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大理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他对洱海提出的要求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在新时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
“洱海清,大理兴”。要想治理好洱海的环境污染,第一步就是先把污染截住,然后才谈得上治理。按照“依山就势,有缝闭合,分片收集,集中处理”的原则,2015年10月11日,大理州“环湖截污(一期)PPP项目”正式落地开工,批复投资45亿元,该项目是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
洱海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背景:洱海环境压力巨大,本级政府财力有限
近年来,由于周边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洱海流域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污染控制难度逐年加大。洱海曾经于1996年与2003年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蓝藻,导致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野蛮生长”的客栈成洱海环境治理难题
大理市市长高志宏介绍,洱海的环境治理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洱海周围的客栈数量不断增长,偷排现象屡屡出现。政府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为奋斗目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也做好附近居民的环境保护思想工作,共同保护洱海环境。截至今年4月,大理市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41起,封堵排污口648个,建立了动态巡查管理机制。
本级政府财力难以支持环湖截污工程
在有效的洱海环境保护工程到位之前,依法拘留排污者、加强管理是政府采取的手段之一,但仅仅依靠惩处非法排污者还远远不能达到治理好洱海的目的。
治标更要治本,大理州政府在经过多方测算后预估,环湖截污PPP工程的总投资要达到34.68亿元,包含6座污水处理厂及300多公里的截污干管(渠)等工程,完工后将彻底斩断流向洱海的生产生活污水。虽然近年来大理州、市及洱源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洱海流域保护专项资金,但在地方财力有限并且政府举债受限的情况下,这些资金在这个“大手术”面前无疑是杯水车薪。
此时,PPP模式的引入,无疑对化解治污资金困境带来了希望。
洱海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投资:引入社会资本方后,投资总额超“十二五”洱海保护治理项目总投入
“大理市环湖截污(一期)PPP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超过了‘十二五’洱海保护治理项目的总投入。”大理州委书记杨宁表示,“通过采用PPP模式推进洱海保护,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洱海保护治理,让项目尽快推进,尽早见效,有力地推进了洱海保护治理。”
在项目公司股权结构设计上,政府方出资1.047亿元,占股10%,社会资本出资9.432亿元,占股90%;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额度的30%。
洱海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实施:社会资本方帮政府节省约6亿元,缩短工期6个月
大理州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大理洱海环湖截污(一期)PPP项目,批复投资45亿元,批复近期(2016年—2020年)计划投资34.9亿元。经过专业技术团队历经半年的现场踏勘调研,采集2000多组数据,与国际、国内专家、团队论证后,比项目招标金额节省了约6亿元,最终的PPP协议签约控制价为29.8亿元,节省投资17%。
因为PPP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风险分担合作共赢,投资越大,政府的压力越大。对于像大理这样的贫困地区,政府未来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从这方面来讲,企业有动力,也有责任帮助政府节省资本,减少风险,促进双方的长期合作。
大理洱海环湖截污(一期)PPP项目的6个污水处理厂部分的合作期限为30年,含3年建设期;污水收集干渠、管网、泵站的合作期限为18年,含3年建设期。
“省时”一方面是因为洱海水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社会资本方的愿望,项目越早完工投入使用,就可以越早得到项目收益。
政府未来不会“没有钱还”,将继续利用PPP模式进行系统的洱海治理
该项目的回报机制为政府付费模式。经测算,该项目政府每年需要付费3.81亿元至3.88亿元,扣除大理市政府收取的洱海资源保护费(约2.19亿元/年)、污水处理费(约2650万元/年)、上级财政补助(8000万元/年),大理市财政预算每年需安排6250万元,占大理市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9%,属于可承受范围之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做到了让社会资本放心。
但洱海的治理之所以是难题就在于,要最终从根本上实现洱海全流域的净化还有许多进一步的工程要做。
为此,大理州政府组织多方力量继续利用PPP模式进行系统的洱海治理。这样算来,加上大理洱海环湖截污一期PPP项目的29.8亿元,在洱海环境综合治理上利用PPP模式已经投入和即将投入的总额将达到105.68亿元。
据悉,大理州的上述项目也正在按照财政部的规范和要求积极筹备,准备申请即将开始的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政府只有规范透明运作才能吸引社会资本长期投资。
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大理州能推动105亿元的PPP工程顺利落地,将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做出很好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