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记者从351国道衢州市区段PPP项目公司了解到,该项目以智能化为引领,聚焦科技创新,实施“机器换人”和产业工人转型计划,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品质工程和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打造我省国省道PPP项目标杆。
标准化是打造品质工程的“第一抓手”,351国道衢州市区段PPP项目全面推广“三集中”施工要求,全面推行施工场站建设规范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实行钢筋加工、砼拌和、梁板和小型构件预制的自主工厂化生产,提高项目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施工控制水平;同时积极开发并推广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以及预应力智能张拉与压浆智能监控系统等,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 351国道衢州市区段项目积极应用“四新技术”和开展“微创新”:一是通过固化路基施工标准化工艺,创新推行以高速液压夯、平板液压振动夯、超重吨位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挖方边沟滑摸机、填方边沟滑模机等新型机械组成的标准化设备六台套等举措,进一步推进“机械换人”;二是继续推进桥梁工程施工标准化,推广成套成系列的自动化、大型化施工设备和定(成)型式、装配式的安全防护设施、系杆拱桥BIM智能管控系统等新设备;三是通过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等“微创新”活动,自制了施工便捷且可循环使用的预制型整体盖板涵箱体钢筋安装台架、多功能高处作业安全平台、30°仰斜式盖板钢筋胎架、预制厂内移动运涵小车、箱涵内部移动式布料机等设备,解决了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并形成一套“微创新”成果。
351工作专班联合参建单位充分利用装配式涵洞建筑工期、环境指标、质量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多方面的优势,开展装配式涵洞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功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填补了装配式涵洞技术在我省国省道项目上应用的空白,同时将盖板涵预制拼装技术在衢州作为新工艺进行了广泛推广。
通过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其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从而以更大、更优质的平台吸引产业工人就业,打造一个产学结合的装配化基地,推动“农民工”快速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该项目从首创PPP项目清单化管理到PPP项目信息化管理,坚持标准化施工管理,通过云雀综合指挥系统实时上传现场视频、定位拍照等监管手段,实现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同时,以创建“平安工地”为抓手,在关键环节加强风险管控,全员推动隐患清零行动。此外还安装了环保喷淋降尘系统,通过TSP监测工地环境,实时掌握温度、湿度、PM2.5等数据,有效控尘抑制尘,切实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施工。
“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广‘信息化’管理,打造互联管理平台,致力于把本项目打造为集安全、环保、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高品质绿色公路。”351国道衢州市区段PPP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