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2018年7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2018年7月14日,北京市发布《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2018年,从中央到地方召开的关键性会议和推出的诸多文件都在强调加大力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党、国务院与地方推出的系列“意见”,引入社会资本之力成为共识。“中央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同时,“交通部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交通领域,拓宽绿色交通融资渠道。“北京市意见”也强调要拓展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建设运营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
政信投资集团专家表示,从中央到地方,加强环境保护应引入社会资本之力成为了共识,让社会资本深受鼓舞。有财政部PPP专家表示,《意见》中无论是责任的确定,以及目标的确立,都显现了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意味着今后对环保领域投入力度将会更大,环保领域PPP项目将大有可为。
政信投资集团专家认为,政策支持不意味着社会资本应该大干快上,仍需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考虑地方经济的实际和企业自身的实力,规范发展环保类政信金融项目。政信投资集团专家特别强调,调动社会资本方参与政信金融项目的积极性,具体可在三方面予以落实:其一,建立政府专项补贴,将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其二,在土地政策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和调配,综合采取行政划拨土地、租赁以及作价入股等方式供应土地,以降低社会资本方的用地成本;其三,业务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项目遴选、示范推进、宣传引导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政信投资集团专家更进一步分析认为,应探索建立环保政信项目终身问责制,倒逼地方政府、咨询机构和社会资本注重短期决策与长期责任相匹配,不能仅把短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还要尽量将社会资本的收益和合同期内政府绩效考核的情况予以量化,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政府付费(可用性付费+运营绩效付费)全面挂钩,提高社会资本持续运营动力,实现政府资金从买工程向买效果转变,从根本上杜绝“捞一笔就跑”的现象发生。
中央政策持续加码,地方积极响应,全社会群策群力治理环境。中国未来将再也没有雾霾、臭水沟和垃圾围城!这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