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表示已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项目下达的准备工作。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优化投资结构的决心,也预示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加速推进。

 

 

01国家发改委: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指导帮助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软建设”是指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而推进的制度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出台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02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做好“两重”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统筹做好项目筛选、推进实施、督导评估、改革任务落实等工作。同时,有效发挥财政金融、行业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硬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加快项目筛选和计划下达,组织各地方和有关中央单位按照要求报送项目,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政府投资等各类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监督检查的各项要求。

 

三是加快“软建设”政策出台落地。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软建设”任务清单,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四是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对“硬投资”任务,会同有关部门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实施。对“软建设”任务,建立督促落实机制,促进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见到实效。

 

据悉,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入,将有力推动这些领域的建设和升级,提高我国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使用,还将有助于优化投资结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领域投资不足等。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引导,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长期效益的领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的筛选和审核工作,确保资金投向精准、效益显著。同时,也将加强项目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项目的下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