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了财政政策的靠前发力,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与使用,这一举措无疑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会议明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我国经济虽然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物价低迷,进一步导致名义GDP低于实际GDP增长。因此,财政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靠前发力,扩大总需求,以避免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在这一背景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成为了关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及早发行和合理使用,将有助于推动总需求进一步回升,推动物价回升到正常轨道。而地方专项债的加快发行,则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中央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具体工作目标包括: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更是为了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这些资金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这些领域都是瞄准比较长远的,是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政府能够为这些重要领域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推动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地方专项债的发行也在加快。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地方专项债已经成为政府拉动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今年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偏慢,但随着项目审查的结束,预计后续专项债发行将显著提速。这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我国将统筹宏观调控、财政可持续和优化税制的需要,综合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发国债资金、政策性开发性资金,以及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多措并举保持合理的扩张程度。

 

一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减免中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研究鼓励和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着力提升消费能力,培育新型消费。

 

二是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产业的税费支持力度,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是增加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对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企业、就业培训机构等的税费,加大减免与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增加医疗、养老、教育等相关支出。

 

四是加快地方债发行节奏。随着新增国债发行影响减弱,预计地方债、尤其是新增专项债的发行有望在二季度提速。截至4月下旬,各地已披露二季度计划发行的地方债规模超过2.2万亿元,其中专项债计划发行1.2万亿元。

 

五是适时启动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从历史经验看,特别国债在三季度发行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前到二季度末开始发行。如2020年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从当年6月中旬开始发行,7月底前发行完毕,在其集中发行期间,新增专项债和国债均为特别国债发行“让道”。

 

财政政策的靠前发力,还需要货币政策的有力配合。会议强调,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这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通过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宏观政策、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等措施,政府有望推动总需求进一步回升、物价回升到正常轨道并扩大有效投资,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也将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的建设。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这些政策措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