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但是对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改变。全国上下还是把扶贫事业当成一次次的攻坚战来完成,可见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各地政府是在全力以赴地去践行国家的大政方针。
政策倒逼地方政府拿出PPP好项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等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资金和融资渠道的支持。在世界范围内也包括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往往大于财政收入,这是为了保证给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所以一定范围内的财政赤字是各国、各地方政府所允许产生的。
发展是硬道理,各地政府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财政在赤字的情况下,用举债的形式来填补资金空缺,久而久之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这一任领导欠下的帐,往往成为遗留问题交给了下一任。
债务越来越多,然而建设发展的目标还没有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呢?继续举债吗?据悉,截至到2015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过去一个时期,部分地方政府举债未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未来偿还能力,举债规模过度,债务成本高企,举债过程不透明,形成了一定的债务风险。
笔者认为,地方债风险管控趋紧,PPP模式将成为各地政府的首选。在政策越来越紧、发债越趋谨慎的前提下,依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将会倒逼地方政府拿出更多可以产生“真金白银”的好项目,PPP模式未来也将会产生本来就具有的经济效应并担起社会责任。
同时在推进PPP项目时,国家需要在项目公开透明、合同履约、组织管理模式、定价机制及合理分担风险等方面,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强化基于互联网的政府公开招标,确保竞争机制发挥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保证政府、社会资本和大众利益的最大化。建议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进一步优化服务、转变职能,从公共产品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参与者和质量监督者。
PPP成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PPP作为地区精准扶贫新模式,成为了云南部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地政府借鉴PPP模式,在特色产业发展背景下精准扶贫,在探索社会资本、村集体、承包农户合作的基础上,还将未参与项目的贫困农户打捆作为项目合作方,以扩大产业扶贫的覆盖面,提高项目产品的公共性。
“作为一个边疆省份,云南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处于全国的交通末梢位置,财政收入体量较小,政府能够使用的财政资金相对有限。”云南省财政厅厅长介绍说。推进PPP模式,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云南各地政府解决了资金难题,一大批关系民生福祉的项目由此启动。3年来,PPP模式为云南带来了2434.31亿元建设资金。投入资金的规模,在全国各省市区中遥遥领先。
政信投资集团紧随云南省经济改革步伐,凭借自身优势,与云南各地政府精诚合作,项目合作喜报频传。政信投资集团先后与云南省沾益区、鲁甸县、巍山县、德宏州等地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PPP合作大幕在云南开启。通过不断创新合作模式,运用全新金融创新理念,政信投资集团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开辟崭新的融资渠道,努力打造PPP模式“云南样本”。与此同时,政信投资集团利用丰富的项目经验,先进的金融创新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为今后布局全国乃至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政信投资集团政信金融服务集团是国内首家最具权威的政信金融领军企业,为地方政府提供项目全方位、金融全方位和服务全方位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中国政信金融及PPP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国产业升级、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机制创新贡献力量。政信投资集团现已与多个地方政府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各地有多个PPP项目落地,实现了对资源和资本的更高效利用,品牌信誉深得社会各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