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数据统计显示,54%下乡返乡人员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或者作为营销平台。很多年轻人辞去一线城市的工作,回乡下帮助父母通过淘宝店铺、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卖当地特产,做得有声有色。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正是乡村缺乏的,这些新鲜血液会加快农村发展,使得传统农业多元化。国家出台鼓励返乡下乡创业的政策为这些看准农业蓝海前景的各界创业者提供了保障。

 

2016年12月10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北大发表了“寻找红利新源泉”主题演讲。厉以宁表示,农村经济活力提升的同时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城归”。 “城归”回来了,给农村带来了变化。

 

厉以宁强调,体制改革能够造就新红利,而近期最需要改革的项目是农村土地确权和农业产业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个项目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果后,会带来改革红利。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现代渔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指导意见》提出了农业PPP重点领域与路径。在重点领域方面,包括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域和范围,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现代渔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明确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要坚持3大原则,即政府引导,公益导向;市场运作,公平竞争;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机制,提升农业投资整体效率与效益,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客观上也为“城归”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形的支持。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促进会(PPP促进会)有关人士认为:PPP模式适用于具有公共服务属性、政府无法独立承担、期限较长又具有微利的项目,农村土地确权后,农业产业建设与PPP模式的特点不谋而合,且市场规模巨大。

 

“把‘城归’同农业领域PPP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城乡和谐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也是PPP促进会的职责,如何有效的对接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PPP促进会陈会长表示,随着政府政策放开,商业资本的进入,土壤修复、农业节水、育种基地、现代渔港建设、动物福利等项目市场前景巨大,这无疑需要大量有创新意识、新思维的“城归”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PPP促进会将进一步落实国家推动农村领域PPP的政策,同支持“城归”返乡创业创新,为城归事业给予具体的PPP项目支持。

 

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PPP项目在农业领域落地,乡村的基础设计不断完善,各地摆脱了以前落后贫穷的面貌,吸引力大批“城归”返乡创业。例如,在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独山县,当地政府联合政信投资集团投资基金运用PPP模式共同投资当地乡镇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城归”扎根家乡,创业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城归”带回了先进的生产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从事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实现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加速了城乡和谐发展的进程。


编辑:杨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