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尘埃,掩不住明珠的光彩,破落的院落,依旧有新生的希望。濒危的文物古建如何才能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海口市内的文物古建保护,除了常规的由政府买单,进行文物保护外,文物“认养”制度也曾在内地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今年,海口开始实施“PPP”模式,旨在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达到全民保护文物的目的。

 

  企业“认养”修缮可进行相关经营

 

  文物也能“认养”?这话可不是开玩笑!据了解,目前,海口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26处,其中,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地区。“海口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以庙宇、宗祠和府邸为主。其中,宗祠不在少数。邢氏宗祠,目前在海口的宗祠当中,损坏程度比较严重。

 

  像邢氏祖祠这样,产权属于国家的宗祠不少。产权属于私人所有的宗祠,其后人会自发进行保护,但是诸如这种产权属于国家的宗祠类文物古建,则有更多选择。一是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等着政府拨款,然后由政府进行修缮。在海口,诸如充满了南洋风格的骑楼、水巷口等,就是通过政 府投资进行修缮,从而向游客展示了海南璀璨文化的一种文物保护方式。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在云南、山西等省份都实施过企业“认养”的文物保护方式。企业认养需要企业出资,并在文物保护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修缮,政府限定使用范围和权限,企业进行相关经营,从而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

 

  “PPP”模式将成文物保护趋势

 

  谈到文物保护的问题,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要制定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培育以文物保护为宗旨的社会组织,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新格局。

 

  此外,《意见》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开发模式,拓宽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实施人才培养“金鼎工程”,加强文物保护修复、展览策划等文博紧缺人才的培养。

 

  PPP模式今后会成为文物保护的趋势。今年,是海口市文物保护实施“PPP”开发模式的第一年,目前,被列入2016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有12个,其中古建筑类的有西天庙、府城鼓楼、镇琼炮台、起云塔和邢氏祠。除了五公祠、海瑞墓两个续建项目以及博物馆的消防安全项目为政府财政拨款外,其余的项目均采用了“PPP”模式。

 

  PPP模式也是有条件的,企业用于文物古建的修复资本投入不得低于80%,政府进行20%的投入,然后,政府再每年抽出收益率的6%左右给予企业,并分期还企业的前期投资,这种模式其实是为了达到全民保护文物的目的。因为文物是国家的,同时,由文物传递出来的文明也是社会的,每个人都有保护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