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作者:裴棕伟 白延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货币理论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化的框架。现代经济体系高度依赖货币和金融系统,有必要继续对货币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化探索。
一、信用系统模型
信用表现为一个社会主体相信另一个主体能够在一个时间段之后履行约定的事情。信用交换指社会主体与外界对象进行物质或信息交换。信息与物质的互动交换系统称为信用系统。如果这种信任建立在一个实物或第三方之上,称之为担保或契约。符号化、标准化并大面积使用的担保物称为货币,产生于社会主体的互动链接对象积累到较大规模、需要频繁发生信用互换的背景下。也就是说,信用是一种社会运行的机制,传统货币是信用系统的内生产物。
货币作为信用的载体,其自身需要具有效用价值,才能有广泛的社会信任基础并流通,这就是货币天然是贵金属的选择结果。贵金属难获取意味着可信,贵金属生产成本高意味着物质具有价值。随着社会系统化发展,政府部门介入货币的发行管理。尤其是货币脱离金本位制度后,货币变成政府税收权的表达,具备了债务属性和新的运行方式。纸币则是社会深度系统化、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
二、现代货币的系统模型
现代流通的纸币由各国政府根据自身需求形成对应的组织体系,以应对货币发行、流通、交易和监管以及配套相应的货币供应管理、支付系统、外汇制度、货币政策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货币首先进入该系统内部部门进行流通,包括家庭、企业、银行、政府四大部门。
(一)货币系统的部门信用需求平衡
根据四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得到四部门对应的信用需求公式。
1.家庭部门
信用需求公式:Cd = U(γ资产,γ劳动剩余,γ股权,γ税,γ贷款)
γ为消费项的收益率,可以是正,也可为负。
其中,收益率较大且较为普遍的消费项是劳动剩余,γ劳动剩余≈劳动收益。家庭部门可长期大量创造信用价值,为社会增加财富累积的消费项是就业。因此,充分就业是社会信用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2.企业部门
信用需求公式:Cd = U(γ资产, γ专利,γ产品,γ税,γ贷款,γ股权,γ劳动力)
企业部门的信用收益主要来自资产收益以及产品剩余价值,其余股权、劳动力等消费项都表征为负债。由于企业对信用系统的价值贡献隐藏在经营能效与成本中,对外部存在较大信息不对称性。宏观上可以通过创造市场、扩大需求、降低社会成本等货币政策来使企业部门提高财富创造能力;微观上需要更复杂的理论及方法支持外部施加货币、金融政策影响。
3.银行部门
信用需求公式:Cd = U(γ资产, γ现金,γ税)
银行中,资产是其他部门的负债,存款是自己的负债。银行可以扩大内生货币供应量或提高贷款利率来获得收益,此时其收益会成为其他部门的成本。如果银行趋向于维持其部门净值为0,则银行是中性部门,此时内生货币的跨部门影响是中性的。但由于γ税收的存在,内生货币必须保持净收益,所以无法完全实现中性。
4.政府部门
信用需求公式:Cd = U(γ债务,γ公共支出,γ税收,γ收益资产,γ资产)
政府部门中,债务与公共支出是社会的资产,收益是其他部门的负债,税收是社会信用的担保。当政府发行债券并形成支出时,货币系统向其他部门注入额外信用,扩大了货币的供应量。此时货币是外生的,形成了净信用的创生。政府部门一般情况下很难生产信用价值,即γ收益资产消费项一般难以产生或很微弱。如果政府有大量的资产或资本能创造出内生信用,此时政府部门Cd会产生极大效用,对整个货币系统内部产生积极影响。从部门整体观察,影响政府部门偿债能力的关键是货币的利率与税收,能让政府创生额外信用价值的是特殊收益型资产。
(二)货币系统的数量需求分析
当四部门合成一个货币系统时,货币系统的总量计算公式为:M⋅V=P⋅T。其中:M代表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代表平均价格水平,T代表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
可以发现,通膨影响的表征项是价格水平P,其受外生货币增加∆M影响而长期呈现上涨趋势,可以通过缩小货币供应量和控制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调整。通缩会影响社会货币总量M,社会信心消失后,P价格水平下滑,T交易总量下滑,仅可以影响V。
通缩对货币的供应可观察到乘数效应,此时社会货币需求总量还可以用一般货币需求公式表示为:Md = pf(γ资产,γ现金, γ劳动力,γ债券,γ股票,γ税,γ贷款)。其中,p为绝对价格水平常数。
通缩时,许多部门的大量资产项收益率下跌,只能被动缩小负债项。已知货币系统内部一个部门的负债是另一个部门的资产,此时所有部门的资产都被迫缩小规模,从而导致Md快速萎缩。
(三)货币系统的跨区域信用需求分析
不同系统的信用需求产生方式不同,决定了其消费项具有差别。当两个货币系统进行交换时,货币在对方信用系统中体现为一般商品等价物,需要被对方的信用消费束来进行衡量和比较。一个货币的外部信用价值由外部对其信用系统的评价以及相对于其他系统的生产竞争力、成本等因素决定,与其内部系统货币数量的多寡非直接相关。
货币系统从区域维度观察,分为跨区域货币、锚定货币、区域货币三类。现代货币系统有别于传统货币系统,其核心是纸币不再是一般商品的价值等价物,而是税收权的体现,货币被赋予了更多债务属性。纸币改造了传统社会信用系统,促使社会形成更系统化、更理论化的信用机制。可以认为,现代货币系统的出现,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经济社会时代,使社会基于现代经济理论体系运行。
三、现代信用货币系统模型的推测
1.全球政府部门变成经济矛盾的焦点
进入经济社会后,国家作为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来调节微观经济,以仲裁者的身份来规范和管理市场的运行。政府财政部门与银行部门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平衡者和交易对手,自然聚集了主要经济矛盾。由于政府部门的负债是所有部门的共同利益与需求,所以政府部门的债务增加趋势不会消失。负债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是所有人的“问题”,利益属于所有部门但政府需独自偿还债务。
2.美国货币是美国政府的资产,是全球的问题
美元被世界广泛接受并在许多地区自由流通,此时美国政府的债务会自动成为世界的资产并进入信用体系流通。美国针对通膨和就业出具的国内部门政策会成为全球其他地区的负债。全球将成为额外的货币系统——第五个部门,它将吸收美元的信用成本,美元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美元的利率成本是全球信用体系的共同成本。美元是美国政府的资产,但是全球需要为它支付信用成本。
3.中国的地租资产是独特的信用资产
地租资产泛指能通过土地获得的投资收益、利息或经营利润的各类资产。在中国,地租资产被社会各部门所持有,占各社会部门资产价值一半以上,广泛存在于各界资产负债表中,成为各部门重要的债务组成部分。它为中国带来的历史未有的高速增长,创生巨额的信用,也形成了庞大的债务。
对于现代信用货币系统而言,已经形成债务或资本的地租资产是内生变量,可被置于系统内部消化与流通。所以现在的地租资产政策需求是:避免债务陷阱,形成资产信用,在内部创生信用需求,创造出货币流动性。债务陷阱的产生,主因是债务成本高于资产收益造成。借鉴欧洲过去十年的负利率理论、经验与案例,创新出方法与工具,使货币体系的利率低于平均的地租资产收益水平,即可快速恢复中国信用体系的活力。
土地资产与货币资本都是社会生产要素,使地租资产收益转正并可以自由兑换或转化为货币价值并创造流动性,就能为社会注入信用,能为中国信用货币体系提供独特的世界竞争力。
4. 货币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就业
从信用系统而言,创新发展代表创造新的信用资产。价值创新主要依赖企业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宏观货币政策难以引导且容易为企业部门引入隐性成本或形成不正当竞争。因此,企业价值创造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发力点。
货币系统内影响最广泛的信用需求是充分就业,这意味着货币系统内最基层的私人部门信用体系运行良好,是社会系统稳定的表现。货币政策聚焦就业是最恰当的微观目标。企业数量多,就业岗位多,可以成为货币政策评价指标。
5.利率是信用系统自有的重要成本管理工具
微观上利率被理解为对风险的溢价,宏观上利率是信用系统的成本。银行部门的价值来自于利差而不是利率水平。若能通过一系列货币信用管理策略与工具,在保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降低利率,则可以对外形成有效的全球价值交换;对内化解债务,减轻信用系统成本压力。欧洲过去十年的负利率政策证明利率工具化可行。
(裴棕伟,东北财经大学;白延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