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召开,强调要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9月13日,央广网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9月14日,人民网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交出亮眼成绩单。
从擘画协同发展,到引领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正在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图景!
区域协调 开放发展
我国疆域辽阔、地域类型多样,不同地区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市场条件、人口状况、产业基础等差异显著,决定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弱项将长期存在。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推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新课题。
基于此,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各地区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显现,区域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
区域协调 共赢未来
区域发展新格局,极大促进了人口、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了创新发展动力,推动形成区域间彼此协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整体发展新优势。
得益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区域板块发展的平衡性显著增强。
2023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6.7万亿元、25.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2年的22.1%、21.4%。
从近年来区域经济运行看,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总体好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也呈现好转复苏迹象。
目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区域协调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应该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系列政策和一揽子举措来促进形成和加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要协同和统筹好政府功能和市场机制,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政信领域,起源于鼓励社会资本方参与政府类项目建设,致力于助力区域、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未来将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供顶层规划设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入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