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已有7家具有国资央企背景的企业登陆科创板,另有多家企业的IPO正处于冲刺阶段。国资央企加速驶向科创板的背后,是国务院国资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国资央企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速培育。国资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中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些新兴产业包括了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技术含量高、前景广阔的特点。
国资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国资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国资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群众福祉的改善,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统计显示,近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约占全部投资比重的四分之一。
从全年看,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近期,国资委在不同场合“剧透”了下一步相关工作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5月2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上,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坚持战略更聚焦、方式更灵活、视野更开放,及时把握产业演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快培育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的企业,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
5月31日,国资委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行工作会商。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共同设立研发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新要求,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仍需强化顶层设计,打好投融资、选用人、模式创新等改革“组合拳”。
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十四五”以来,着力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如“东数西算”工程,国家将调动中央和各地方资源共同投入,从科研、建设资金到应用场景研究等将持续投入,从而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和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采购融资、PPP项目等政信金融领域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同时也需要央企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动政信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