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下乡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据新华社消息,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广阔的农村市场将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阵地。对于我国快速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进入农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新能源汽车快速在农村市场进行推广的前提是农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要快速完善。因为只有使用方便了,农村消费者才愿意去购买新能源车。
乡村地区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充电桩建设、电池回收及处置设施建设、路网建设等几方面,随着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地区的持续推进,更有利于新能源车在农村的普及。
新能源车的普及不仅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选择,推动消费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同时新能源车下乡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能源车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加快物流配送,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更多的增收机会和就业机会,同时,新能源车的使用也有利于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总而言之,新能源车下乡可以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关于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充电桩建设,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和国家电网等部门的相关政策推算,预计截至2025年,全国新增充电桩需求量或超700万根,公共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达487亿元,远期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推进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月友表示,近3年来,我国广大县域地区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有所增长,但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
据乘联会数据统计,今年3月份,纯电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16%,插混乘用车在县乡地区的渗透率为8%,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非限购城市、中小城市、县乡区域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增量市场,加之政策持续加码新能源车下乡,千亿级规模的投资市场有望被撬动。
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政信金融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业务需求,并通过开发新型业务模式,如绿色金融、物联网技术、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为新能源车下乡提供更多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融资方案。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信金融可以积极参与相关业务,获取更多优质资产和投资机会。
总之,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政信金融可以通过深入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获取更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