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公开发行,其中收录了财政部部长刘昆的《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以下称“文章”)一文,文章提到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要求坚持高压监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按统一规则合并监管。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合并监管”是官方层面首次公开提出,这对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又拉了一道“安全阀”,对于政信金融业务开展也意义重大。

 

为什么要对地方政府债务

进行合并监管

 

小信观察认为隐性债务自2014年被提出来到现在,是“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政府需要防范的风险。正是对隐性债务的及时防范和违规举债的纠正,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保持在了合理的范围内,风险可控。实际上,隐性债务一直被牢牢监管着。此次,财政部长发文指出,地方政府风险的化解主要针对隐性债务的化解。自2018年以来中央按统一规则合并监管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为未来财政发力经济稳增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腾出了更多的政策空间。

 

小信观察认为财政部门的表态显示出中央对于地方城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的重视程度,隐性债虽然不是由政府兜底,但是债务是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及项目的建设费用而产生。“不兜底”是对债务属性的不兜底,但纳入到政府预算的基建和公共民生工程的建设费用属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因此合并监管实际是对预算范围内支出的监管。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按统一规则合并监管,主要是将隐性债务纳入和显性债务同样的监管体系中,避免债务风险指标失真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在两类债务间利用套利空间,以真实反映地方债务风险情况。

 

如何进行合并监管

 

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胡恒松表示,文章关于隐性债务风险表述,重点在于强调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的管控,未来中央会考虑统筹监管,针对地方政府债务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并由指定部门统一监管。在遏制隐性债务增长的举措中,强化监管、严厉问责和公开曝光是重要手段。

 

 

对于合并监管的手段,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违规举债集中公开机制应该是更大力度惩处的内容之一,通过曝光的方式让违规举债的地方政府付出代价。被曝光后,继续发债的成本上升以及发债的难度加大,倒逼地方政府规范举债和提高债务使用的效率。这将使得金融机构和城投平台都更加谨慎,城投债将进一步往企业债的方向走。监管机构对于城投公司的监管思路是一贯的,就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市场化转型。城投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信用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章最新的表述与之前的监管政策表述的内涵一致,不会对城投债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文章强调,要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加强督查审计问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要健全债务限额确定机制,合理确定债务限额。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强化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合理把握债券发行节奏,推动各地做好项目储备,优先选择成熟度高的项目予以支持,避免债券资金沉淀闲置。

 

总结

 

去年底,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说隐性债务风险可控,并且在隐性债务的风险防范、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方面,应当说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国经济承压前行,地方政府既要保民生、保经济运行,又要妥善化解隐性债务,防控新的隐性债务产生,地方政府财政管理难度上升。越是到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越重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随着财政部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按统一规则对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的统一合并监管,隐性债务被监管,政府违约举债或债务违约将付出更大代价,合规举债是地方政府融资必须要坚持的底线。因此政府的融资环境持续向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地方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城投信仰也将持续增强。

 

政信金融在帮助地方政府进行市场化融资、提供非标转标服务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融资需求将持续增强,广阔天地,政信金融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