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9月21日,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75个基点至3.0%-3.25%,并大幅上调未来几年的基金利率预期,2023年的最终利率预期被调至4.6%,延续了美国自1981年以来最激进的货币收紧行动。

 

 

01

美联储加息

对全球资产带来的效应:

 

【小信科普】美元走强具有连带效应。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它加重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并促使资本外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约有20个新兴市场的债务交易处于不良水平。

 

各国应对资金外流的应对措施——跟进加息

 

我们先来看全球最坚挺的几大货币情况:

 

瑞士央行加息75个基点;

 

英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

 

欧洲央行将在10月内进一步加息;

 

其余经济表现比较好的市场情况:

 

比如印尼、菲律宾、南非与挪威央行也纷纷超预期的上调利率幅度。

 

02

全球央行跟进加息意味着什么?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小信科普】加息说明银行的存款利息提高,诱导市场资金回流到银行。那么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紧张,比如资本市场的钱会流向利息高的银行或者兑换成美元资产,那么生产性企业的资金链就会紧张,在利率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就会上升,那么企业搞扩大生产或者继续投资的意愿就会降低,二是人们原本想增加的消费资金由于存款利息高,可能延迟消费而把钱存银行,消费意愿也降低了。上述两种结果综合作用下,生产萎缩,消费减少,就不可避免的引发经济衰退。目前各大机构已经纷纷发出全球经济衰退预警了。

 

 

那么大家都知道加息会引发经济衰退还要争相加息呢?这是因为各国都要防止本国资产随着美元的升值而外流。外流的结果会导致本国物价飞涨,资产贬值,严重的可能就引发金融系统崩溃了,经济危机就来了。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价格涨幅远超工资涨幅的时候,老百姓就要抱怨政府没有控制好物价,可能会触发民众对政府的公共信心危机,政党的选票就会有压力,所以各国竞相提高利率压制依旧高企的通胀。

 

市场表现:

 

截至目前,日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20%,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已达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韩元兑美元汇率周四跌破1400韩元的心理关口,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逾15%,成为同期表现最差的亚洲新兴货币;泰铢下跌0.6%,至16年低点。所以美元对各国的影响是无差别的,想摆脱美元镰刀太难了。

 

2022年9月,除中国以外的亚洲新兴国家股市累计流出约640亿美元,高于2021年全年的资金流出规模。截至9月16日,外资已连续一个月从中国除外的亚洲新兴股市流出,资金外流总额同期高达4.23亿美元。

 

03

中国市场

如何抗住美元加息冲击波?

 

【小信观点】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认为,自美国首次加息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表现看,中国比其他亚洲经济体更具韧性。“疫情三年,同样是央行大放水,各国都把钱直接撒向市场,意图通过刺激消费来重启生产;唯独中国定向降准,定向发债,定向刺激消费,表面上看,有点计划经济的意味,实际上是政府利用好货币、财政宏观导向的市场配置行为,这也是在政府对经济表现全面掌控的基础上的调控,”何晓宇说。“这种调控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避免了外债失控,像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家出现的那种情况;另一方面,定向调控有效避免了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刺激带来的结构性失衡。这种调控是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是规避经济过热和过冷的‘中国式调控’。”

 

在美元加息、各国央行跟进的大趋势下,中国的“逆向操作”为哪般?

 

何晓宇表示中国不仅没有跟进加息,反而降准,而且“变相降息”,比如降低5年期的LPR,将流动性释放给地产市场。中国能够“逆向操作”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够确保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控通胀,而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中国经济自身的条件,比如高储蓄率,银行的高准备金率都是操作的空间最关键的条件还在于中国通过投资基建拉动经济增长是对中长期都有利的布局,尤其是科技含量更高、应用领域更广泛的新基建,在这个时候把新基建的基础打好,是全面迎接数字经济和智能化时代做的超前功夫。

 

何晓宇表示,美元加息,会给中国股市和债市带来流动性方面的被动,但相比较全球市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是决定全球“聪明的资本”继续看好中国的决定性因素。投资者会有自己的判断,他们知道哪里是安全的“避风港”。

 

放眼全球市场,欧洲被美国严重收割,亚太地区活力相对充足,尤其是中国的政府债券具有非常强劲的对抗外部冲击的实力。2022年以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30亿元的人民币国债,每次发行都被“秒杀”,足见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