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5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该政策文件的出台引起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也被认为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样,这一政策也在金融业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以“研究政策、聚焦政信、服务民生”为己任的中国政信研究院长期研究国家政策。近期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政达集团总裁董峰先生在财政部主管的《新理财》杂志发表了《宏观经济形势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一文,从我国宏观政策制定的背景到该政策出台的意义进行了深刻剖析,也为金融业支持县城经济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与当下国家推出的一系列配套举措不谋而合。

 

以下为稿件全文:

 

发展好县城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当前国际局势很复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全球通胀等问题不断出现,美国通胀率已达到8.3%,但通过查阅最近40~50年以来的数据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曾经达到6%,目前达到3.28%,为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

 

就当前来看,我国经济形势长期乐观,虽然2022年上半年受到输入性通胀影响,加上疫情不断反复,前四个月的数据呈现经济增长压力,尤其是四月份的社融规模出现大幅走低。但是,这种情况会随着年中国务院推出的各项政策落地执行有所好转。而且从世界主要经济体来看,我国一季度4.8%的GDP增速仍然处于国际高位。所以,不管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世界各国经济还有很大的调配空间,大可不必忧虑,这正是我们立足自身,找准问题,树立发展信心的时候。

 

1.png

图源摄图网

 

稳定政策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

 

持续稳定的政策趋势促进了中国经济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表面来看,我国每一年的经济政策都有不同侧重,但不变的“稳增长”是长期稳定政策。我国始终把稳增长、稳金融,调结构、扩内需、保就业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这与西方国家的不同执政团队执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完全不同。

 

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区间,主要经济体都做了相应的应对。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党一策”,短期刺激,左右摇摆,缺乏长期稳定的持续性特点。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的综合因素很多,核心因素是“资产荒”。资产荒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可追溯到2008年经济危机时,各国为了救市,推出了积极货币政策,尤其是发达国家,着重于经济快速企稳,用到了更多刺激经济的方式,主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受制于大选的体制特点,造成针对中长期稳定发展的政策较少,而且形成一些延续至今的恶性循环。

 

从2008~2022年十几年间,美国的GDP从14.71万亿美元到2021年的23万亿美元,增长了56%。中国经济从2008年的31.92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110万亿,出现了245%的大幅度持续稳定的增长。这高速稳定增长的十几年背后,是中国在坚持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性实行稳固经济发展基础的政策是保持经济整体形势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以2008年政策实施分析为例,当年曾经三度调整政策基调,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稳增长、稳金融、调结构、扩内需、保就业,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双防”,防经济增速过热,防通货膨胀,因为2007年我国GDP增速达到11.9%,所以防经济增速过热。到年中改成了“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因为这一年出现了“5·12汶川大地震”,中断了很多项目建设,下半年美国暴发了次贷危机,影响了出口和金融安全。到了四季度,2008年10月,我国经济政策做了第三次调整,保增长和扩大内需。

 

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平衡发展

 

我国经济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又得益于基础建设投资的逐年增加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保障经济发展稳定的增长节奏,二是以基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从2008年到2015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数十万亿的基建资产市场,但是财政资金难以实现全覆盖,于是从2015年开始,我国颁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加强地方政府信用,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社会资本敞开,这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一是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对地方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加之在国家的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的大前提政策下,我国经济得以稳定保持中高速发展。

 

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部分地区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投资、低效投资等问题。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了普遍的富裕,各省省会城市和大城市成为地区经济龙头,但还有众多的县城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我国有超过2856个县级单位,县城人口占城镇常住人口的30%,县城占国土面积的90%,发展好县城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2.png

图源摄图网

 

2022年4月,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这两个重磅政策。这是国家首次将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到国家政策层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县域经济发展是未来20年乃至30年的重要方向。

 

目前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存在以下三点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占比高,二三产业占比低,农民主营收入结构以农业为主,原因是收入结构以农业为主,对劳动力没有吸引力。

 

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对标大城市,大工业、大项目、不惜举债强行做大规划区。虽短期效果明显,但中长期则易现疲软,不能片面认为城镇化就是将农村变成城市,反而放弃了地区自身的优势。

 

三是县域基础设施及功能较弱,同样制约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制约了第二产业的推进。

 

3.png

图源摄图网

 

新时期的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拓展新思路,一是不论是挖掘自身优势,还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县域城镇化的土地有效流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既要少占耕地,也要对农民进行有效补偿。二是县域承接国家主体规划的交通路网和当地的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形成合力。三是结合自身优势,调整二三产业占比。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下,“引进来,走出去”实现产业承接,避免盲目城镇化。

 

全国一盘棋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核心是生产要素的统一调配,实现全国一盘棋。打破壁垒,打破地方保护,价格透明,劳动力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配套的户籍制度统一和社保、就医、就学等需要打通,结合实际建立制定具有统一性的政策机制。

 

全国一体化的整体规划的关键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典型例子就是“东数西算”工程,这个工程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将西部地区的八个曾经的传统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为低碳清洁能源城市,支撑全国的数字产业发展,催生了周边地区的基建和民生建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就业,比如贵州省贵安新区那些非常漂亮的数字小镇就是显著成果,直接拉动当地经济大幅增长。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20~30年间,全国百万亿元规模的统一大市场,是以合理的产业结构为支撑的,而基建就是支撑产业结构的“底座”。基建+产业+人口+金融构成了基本的城市发展生态,这也是政信金融由原来支持单一结构的发展,到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系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政达集团总裁董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