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山洱海间,有一处古城,那就是大理。大理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大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苍山洱海魅力无穷,不在梦中便是在画中,改革开放40年来,大理旅游业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增长”迈进,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发展。

 

1.png

图片来源:摄图网

 

然而,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旅游业首当其冲受到重创。2020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31.61万人次,同比下降30.58%,其中,国外旅游者3.08万人次,同比下降95.49%,旅游总收入完成242.1亿元,同比下降39.68%。2021年全年累计接待地区外旅游者1389.52万人次,同比下降2.94%。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0.56万人次,同比下降81.78%;旅游总收入完成184.37亿元,同比下降23.85%。旅游业是大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柱产业发展受阻,大理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2021年,“十四五”开局,疫情的不确定性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唯有打造新的发展优势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我国进入“双循环”的体系背景下,大理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大局,以项目、产业作为发展的抓手,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发展新产业从招商引资开始

 

第二产业发展不足是大理最大的短板,产业不强是大理最大的制约,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招商引资”是重塑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大理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优质项目落地。

 

坚持绿色发展底线

落地新能源产业链

 

2021年,大理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消费、新业态等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9户,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1.5%,落地新能源与制造业协同项目14个,22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发展绿色产业是大理招商和重塑产业坚持的底线,以祥云产业中心城市打造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做大铝、硅等新材料产业链,做强新能源产业链,率先出手数字经济产业链,推动产业高度集聚。

 

2022年第一季度共集中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53.6亿元,年计划投资21.8亿元,涵盖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生态环保、仓储物流、乡村振兴等领域。

大理州二季度集中开工产业项目115个,总投资26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2亿元。从全省看,二季度大理州开工项目个数过百,仅居昆明之后,在全省列第二位。

 

打好“绿色”牌

走出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绿色是大理经济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大理打出“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这绿色三张牌,将当地的绿水青山“变现”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张牌是将绿色生态农业转变为绿色食品牌,以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为主线,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全面推广生态种植和有机化发展,编制“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推出一批响当当的“洱海绿色食品”。

 

第二张牌是“绿色能源牌”,充分利用大理州各区县内的绿色铝材加工产业,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大理,建设铝基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将绿色能源转换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绿色低碳意味着能源的生产和消耗都以低碳的形式,大理州利用当地的风光和天然气资源,全力推进天然气、光伏项目建设,加快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第三张牌是“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确保“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人间,实施好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行动。与此同时,坚持以文带旅、以旅促文、融合发展,着力夯实旅游基础,建成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和旅游度假区,打造云南文旅核心和枢纽,打造“漫步苍洱”“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等品牌。虽然现在旅游业的发展因疫情受阻,但疫情过后,人们压制的旅游消费需求将会极大地释放,旅游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遭受疫情的重挫,大理迎来了新能源支柱产业的重塑,扩大区域内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吸引国际国内大企业落户大理,实现产业链集聚。将绿色低碳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底,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不改。打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特色牌,在新时代走出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