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启动建设大数据中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伴随两会召开,新基建再次引发热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part-00364-1392.jpg

 

聚焦稳增长看好新基建

 

整体来看,“稳增长”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了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稳增长”信号明确。而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这其中,新基建带动有效投资的“能量”很大。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6400亿元,比去年增加3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加之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专项债券中,大部分“实物量”将在今年体现……可以说,稳投资促发展,国家是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力气的。

 

在5.5%的经济增长目标下,业内权威专家认为,大致的政策发力点在新老基建和制造业两块;在维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地产可能处于偏中性的位置,所以基建和制造业可能是重点关注的方向。但基建中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新基建的建设,包括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新能源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基础服务业。

 

新基建投资重点方向

 

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今年将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完善网络型设施,着力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二是统一布局节点型设施,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三是超前部署前瞻性设施,推进“十四五”规划已明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加快建设,及时启动一批预研项目,持续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好地解决好资金的问题。当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疫情冲击下呈现逆势增长的喜人局面,但由于投融资规模差异化、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等特点,导致新基建投融资面临不少问题。总体来说,在投融资领域,新基建蕴含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对此,业内专家建言献策。

 

专家说:一方面可以创新金融信贷投入模式,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股权基金投资、投贷联动产品、“软贷款+期权”等新模式;二是创新投融资产品与服务,延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服务链条;三是创新企业参与投融资机制,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四是探索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配套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反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专家说:从政府投融资领域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建设“两新一重”、燃气管网、综合管廊、生态环保等工程,给政府投融资业务指明了方向;从政府投融资模式看,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重申专项债和PPP等规范政府投融资模式的重要性。

 

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将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让社会资本在这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要给足政策,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投资最重要的是,选择比努力重要,一定要在政策红利里面找寻机会。当前中国经济的主线已经升级到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增长阶段,新基建正在源源不断涌现出令人惊喜的创新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