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和提前批一般债额度。按照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2022年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最高额度为2.19万亿。这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适时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意在通过政策提前发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1.jpg

 

提前下发专项债的政策依据

 

按照《预算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批准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国务院批准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在实际操作中,财政部每年3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将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额度下达各地,各地依法调整预算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jpg

 

实践中,由于各地多数在5月左右调整预算,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偏慢,出现“上半年无债可用、下半年集中发债”的情况,进而导致对有效投资拉动不足。为此,2018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财政部11月中下旬表示,截至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35130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7578亿元,发行进度为76%,主要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发挥了专项债券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同时,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做好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工作。

 

各地实际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

 

2021年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更加显现,尤其是以基建项目为抓手拉动中西部地区发展。11月24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梳理明年专项债项目和资金需求。要求省级政府要强化统筹,加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储备,适时推进成熟项目开工。统筹考虑各地实际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合理提出明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加强重点领域建设,不“撒胡椒面”,研究依法依规按程序提前下达部分额度。

 

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上会进一步推广“资源横向补偿制度”,不仅要求政府投资项目的受益者要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还将项目的市场化收益部分用于补偿公益性、兜底保障的民生项目。

 

适度超前基建,防范债务风险

 

中央财政对一些重点领域推出更多的定向支持政策与资金倾斜,帮助一些不能市场化运作的项目也得到对应的支持;既是将财政资金作为推动内循环的重要工具,也是弥补部分市场化制度不能完全支持与起效的弱项,保持市场整体流动性,防范区域性或个别领域的资金流动性不足,防范债务风险。

 

3.jpg

 

推动共同富裕,加强财政再分配

 

作为再分配的重要工具,财政支出也将在这方面出现新的变化,将财政支出作为调节收入差距的抓手,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此来实现有效投资、提高人民满意程度的目标。如城市更新项目中将更多的收益用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片区开发中的土地溢价用于弥补公共服务的运营支出。

 

万亿专项债将撬动数万亿社会资本跟进

 

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的总体调控重在一个“稳”字。从2021年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来看,金融去杠杆挤泡沫已接近尾声,同时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疫情对世界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大国博弈比拼的也是各国经济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在此情况下,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前发放地方政府专项债,启动基建项目投资,并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跟进,鼓励多元的市场化融资,从而打破之前市场传闻,因此政信金融依然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