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不仅是地理和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建设,而是人口、产业、生态等集合的良性发展,代表着人们高质量生活的方向。我国东部的一些省份GDP甚至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但是西部地区发展仍大大逊色于东部地区。而跃跃欲试的中部已经走在崛起的路上。

2021年,中央财经委的“817”会议,正式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在此背景下,以城市为中心点的区域发展将如何演绎?

 

都市圈、城市群将成为崛起过程中的重要龙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促进同步发展。

 

1.jpg

 

总体而言,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们既是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业和城市发展融合是大势所趋,是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的载体。地方政府肩负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等多重任务,需要各种财政性和后来出现的金融性渠道,去筹集相关资金。以往土地出让收益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对于城市化进程原始资本的积累起到重要作用。

 

而对于政府的增量债务,“借新债还旧债”只能短期缓解财政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债务状况,因此地方经济以往依靠的“负债发展”的模式也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城市发展的金融新生态逐步构建,而金融强监管又成为常态,防风险是常态,未来将构建什么样的金融、产业新生态?

 

自2014年以来,PPP成为城市建设与治理的重要投融资建设管理方式,也升级了国家治理方式。政府通过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2.jpg

 

首先,城市建设和PPP全生命周期相融合,PPP模式的长期性可保障城市发展战略落地。

 

其次,PPP模式有资源整合功能,社会资本自己会考虑产业、城镇功能和生态功能应该怎样做,有助于克服政府在城市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中条块分割和“九龙治水”的弊端。

 

再次,PPP模式有融智功能,有助于弥补政府在城镇或社区功能定位、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短板。

 

最后,PPP模式有融资功能,有助于弥补政府的建设资金缺口。

 

在“十四五”期间和未来的15年,PPP在城市投融资体制中将如何吸引更多类型社会资本加入?

 

甘肃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石军将出席10月23日举办的“2021政信产业年度峰会暨第六届中国PPP投资论坛”,并做《城市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建言城市投融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探索城市投融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