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一词首次出现于2018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会议,2020年,“新基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政府报告中再次被提及,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为中国未来5-10年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总计19篇,其中第三篇、第五篇等部分章节与新基建领域密切相关,新基建在“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性举足轻重。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新基建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据各地方政府两会公布的重点项目计划显示,新基建投资规模已达数十万亿元,未来将承担起提振经济、加速转型、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责任。

 

随着对于“新基建”定义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并结合中共中央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发展司司长在2020年4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中明确,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造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目前,我国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

 

 

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

 

工信部赛迪智库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投资空间巨大,不过“新基建”建设需着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搞大水漫灌;在实施上要根据战略规划和市场应用需求,统筹规划好新基建长期发展路线图和年度投资计划,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短期投资泡沫。

 

新基建将融入“十四五”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万亿级的数字经济投资价值,业内专家指出,新基建将集中在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这七大领域。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新”一轮基建按下“启动键”,以5G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成为各地投资的热点。